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專題報告

A引言: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在中國大陸的中山呢?我們認為中山是個充滿大自然和城市建築的地方.中山是一個二線城市,既有著現代化的建築,也有著中國古時的建築.中國本來是不會有這樣的變化,到底是誰令不願意作出任何改變,古板守舊的中國有這樣的變化呢?原來是一名叫孫中山的人.我們現在稱他為國父.他推翻了滿清政府200多年的統治.引入西方技術,改進中國技術.改善人們生活.所以我們才有著"自由".有著我們美好的生活!


B內容: 孫中山先生,他是我們的國父,他除了是一個革命家外,還是一個政治家。在他12歲的時候隨兄長出國,接受西方國家的教育後,自此就變做了一個滿懷愛國和變革的青年。回國後,他在香港學醫,並在廣州,澳門行醫。孫中山革命的來源來自香港,還有在香港籌劃革命起義活動,還有廣泛的宣傳,促使民眾覺醒,推動知識分子參與革命推行革命思想,推反滿清。孫中山開始他的革命,孫中山先生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於1895年10月26日起義,但因消息洩漏,清廷以重賞緝拿孫中山,最後,孫中山逃走到檀香山,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雖然多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還有很多人反對孫中山的革命,但孫中山和他的戰友毫不氣餒,還想推反滿清。國父於16年內起義了11次,最後一次起義終於成功,推翻了腐敗無能的滿清
孫中山起義革命的過程
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第二次惠州起義 1907年 10月8日,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
第三次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五月 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第四次七女湖起義 1907年 六月 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
第五次防城起義 1907年 九月 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第六次鎮南關起義 1907年 十二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第七次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三月二十七日 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第八次河口起義 1908年 四月 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第九次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二月 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第十次黃花崗起義 1911年 四月 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第十一次武昌起義 1911年 推翻滿清政府
最後武昌起義後,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文記念公園
孫中山像

中山故居公園

孫中山記念館

孫中山死後

C總結:孫中山這十一次的革命推反了滿清政府,引入西方技術,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例如:把封閉的滿清推反,不受到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控制,幫國民引入西方新的技術,改善生活。還有,在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可以看到孫中山的性格和成就,第一,他表現出超人的智慧與學識,並倡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照路燈。第二,孫中山的領袖才幹,普遍護得海外留學生、華僑和新興的中國知識份子的支持,使革命運動能持續下去。第三,孫中山的大無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雖然有十次的革命起義雖然失敗,但孫中山還不放棄,繼續推行反清行動,推反滿清。

D感想:
               陳凱雯
今次中山之旅我們真是獲益多,我了解到很多有關孫中山的生平、親人、事跡。
在找資料時,我們都很比心機,務求找到好資料。我們實在感到十分喜悅,喜於中山的還保存很多孫中山的事跡,悅於中國的團結。
我們覺得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國父,我們真的十分敬佩他。他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以令人醒覺,他的精神遺留至今,他的奮鬥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這是個難忘的旅程。

                             黃國樑
去完中山後令我大開眼界,原來孫中山先生是進行了十一次的革命推反滿清政府。雖然推反很多次都失敗,但孫中山都毫不放棄,最後他成功推反了滿清的統治,他這不屈不撓和愛國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去借鑒的。

                              周冰鑫
今次去完中山後,令我對國父孫中山先生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包括他的性格,和一心推反腐敗的滿清,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愛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有十次的革命都失敗,但都無損孫中山的革命精神,這種不屈不撓的性格是值得我們去學習。

              彭淑玲
這次的考察讓我學習了很多。例如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蹟,堅強不屈的精神。一心推反腐敗的滿清政府.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次的考察很有意義.
E分工:
引言:chow ping yam&chan ho man
內文:黃國樑&chan hoi man
感想:chow ping yam&chan ho man&黃國樑&chan hoi man&pang shuk ling
相片:chow ping yam&chan ho man&黃國樑&chan hoi man&pang shuk ling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