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專題報告

A引言: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在中國大陸的中山呢?我們認為中山是個充滿大自然和城市建築的地方.中山是一個二線城市,既有著現代化的建築,也有著中國古時的建築.中國本來是不會有這樣的變化,到底是誰令不願意作出任何改變,古板守舊的中國有這樣的變化呢?原來是一名叫孫中山的人.我們現在稱他為國父.他推翻了滿清政府200多年的統治.引入西方技術,改進中國技術.改善人們生活.所以我們才有著"自由".有著我們美好的生活!


B內容: 孫中山先生,他是我們的國父,他除了是一個革命家外,還是一個政治家。在他12歲的時候隨兄長出國,接受西方國家的教育後,自此就變做了一個滿懷愛國和變革的青年。回國後,他在香港學醫,並在廣州,澳門行醫。孫中山革命的來源來自香港,還有在香港籌劃革命起義活動,還有廣泛的宣傳,促使民眾覺醒,推動知識分子參與革命推行革命思想,推反滿清。孫中山開始他的革命,孫中山先生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於1895年10月26日起義,但因消息洩漏,清廷以重賞緝拿孫中山,最後,孫中山逃走到檀香山,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雖然多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還有很多人反對孫中山的革命,但孫中山和他的戰友毫不氣餒,還想推反滿清。國父於16年內起義了11次,最後一次起義終於成功,推翻了腐敗無能的滿清
孫中山起義革命的過程
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第二次惠州起義 1907年 10月8日,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
第三次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五月 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第四次七女湖起義 1907年 六月 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
第五次防城起義 1907年 九月 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第六次鎮南關起義 1907年 十二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第七次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三月二十七日 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第八次河口起義 1908年 四月 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第九次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二月 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第十次黃花崗起義 1911年 四月 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第十一次武昌起義 1911年 推翻滿清政府
最後武昌起義後,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文記念公園
孫中山像

中山故居公園

孫中山記念館

孫中山死後

C總結:孫中山這十一次的革命推反了滿清政府,引入西方技術,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例如:把封閉的滿清推反,不受到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控制,幫國民引入西方新的技術,改善生活。還有,在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可以看到孫中山的性格和成就,第一,他表現出超人的智慧與學識,並倡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照路燈。第二,孫中山的領袖才幹,普遍護得海外留學生、華僑和新興的中國知識份子的支持,使革命運動能持續下去。第三,孫中山的大無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雖然有十次的革命起義雖然失敗,但孫中山還不放棄,繼續推行反清行動,推反滿清。

D感想:
               陳凱雯
今次中山之旅我們真是獲益多,我了解到很多有關孫中山的生平、親人、事跡。
在找資料時,我們都很比心機,務求找到好資料。我們實在感到十分喜悅,喜於中山的還保存很多孫中山的事跡,悅於中國的團結。
我們覺得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國父,我們真的十分敬佩他。他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以令人醒覺,他的精神遺留至今,他的奮鬥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這是個難忘的旅程。

                             黃國樑
去完中山後令我大開眼界,原來孫中山先生是進行了十一次的革命推反滿清政府。雖然推反很多次都失敗,但孫中山都毫不放棄,最後他成功推反了滿清的統治,他這不屈不撓和愛國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去借鑒的。

                              周冰鑫
今次去完中山後,令我對國父孫中山先生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包括他的性格,和一心推反腐敗的滿清,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愛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有十次的革命都失敗,但都無損孫中山的革命精神,這種不屈不撓的性格是值得我們去學習。

              彭淑玲
這次的考察讓我學習了很多。例如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蹟,堅強不屈的精神。一心推反腐敗的滿清政府.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次的考察很有意義.
E分工:
引言:chow ping yam&chan ho man
內文:黃國樑&chan hoi man
感想:chow ping yam&chan ho man&黃國樑&chan hoi man&pang shuk ling
相片:chow ping yam&chan ho man&黃國樑&chan hoi man&pang shuk ling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專題探究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 (組長)陳凱雯
2:陳浩文
3:黃國樑
4:周冰鑫
5:彭淑玲

B: 題目:中山的奇妙之旅~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今日香港 
全球化
傳媒
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現代中國 - 孫中山對中國的影響
資訊及通訊科技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廣東中山人,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後人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受基督教會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多種語言,有醫生資歷,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革命發起者之一,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內部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專制獨裁之滿清,建立民主共和之中國,被譽為「國父」。
E: 探究目的
了解孫中山先生的開國功績

F: 焦點問題:
1. 了解國父在香港生活的歷史;
2. 緬懷他對中國的貢獻

G: 假設(如有):
孫中山有放棄過革命,孫中山的革命失敗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應包括或已曾考慮到可能的須探究角度和研究對象;並須列出初步擬訂的資料搜集和分析方法、計劃進程和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

10月18日:設定題目
10月18日~31日:搜集資料
11月1日:交專題探究計劃書
11月11日~12日:去中山考察
11月13日~12月1日:整理資料
12月2日:交專題報告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探究孫中山的生平,讓後人好好學習及對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

J:參考資料:孙中山纪念堂http://www.zhongshantour.com.cn/travel/travel/landscape-details.jsp?bas_id=1104738422142721
中山紅色軍事文化博物館
http://www.zsred.cn/index.asp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中山之旅感想

  今次去完中山後,令我對國父孫中山先生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包括他的性格,和一心推反腐敗的滿清,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愛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有十次的革命都失敗,但都無損孫中山的革命精神,這種不屈不撓的性格是值得我們去學習。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平民總統孫中山》 馬庚存

    孫中山先生當總統後曾說,我「實在是全國人民的公僕,是來做你們的奴隸的」。他說到做到,身體力行,不放空炮。

當時,要求會見孫中山先生的有許多達官顯貴,先生同他們談話僅限於五分鐘。但對普通的群眾就不限時間了,他會拉著他們無休無止地談下去。

一次,孫中山先生和親友到杭州度假。當地警察局派了兩個警士跟隨著,說是「來保護貴人的」。先生說:「哪有什麼貴人,我是一個平民!警察是維持地方治安的,快回去執行你們的任務吧!」

1924年,孫中山先生經常到廣東大學講演,步行往返時,很多人都站在街道兩邊瞻仰先生的風采。一次,一個渾身很髒的窮人家的孩子,在先生前面轉來轉去。一位隨身警士惱了,一把將孩子推開。先生當時就露出不高興的神色。回到大元帥府後,他把那警士叫來批評道:「你為什麼要推開那個小孩?他雖然窮,但他同我們一樣也是人。我們對於窮人應該特別關心。」

孫中山先生生活簡樸,非常節約。他不吸煙不喝酒,平生唯一的嗜好便是讀書,無論是在戎馬倥之中,還是在艱難危急之時,都手不釋卷。他一生清貧,沒有積蓄,死後除書籍手稿外,沒有任何遺產,甚至連在上海的那所美洲華僑捐贈的住宅都抵押了出去。

跟隨他多年的同志,從來沒有聽他談起做壽的事,甚至連他的誕辰是哪天也不清楚。後來,他的鄉親遠道來看他,提到「明天就是你的生日」,大家這才知道先生的誕辰原來是11月12日。那年大家都想為他賀壽,熱鬧一番,但他堅決反對。爭執的結果只是由廖仲愷等幾個比較熟悉的同志在住所辦了兩桌簡單的酒菜,算是祝壽的酒宴了。

孫中山先生不喜歡中國的長袍馬褂,也不愛好時髦的西服洋裝。他認為做西服要用外國衣料,那會使我們的黃金白銀外流。後來先生找曾當過裁縫的同盟會會員黃隆生,替他裁製了一種他自己設計的新式上裝。先生參照南洋華僑工人流行的服裝,加上一個小翻領子,口袋增為四個,並把兩個下袋改成很大的明袋,以便裝放書本。試穿時,他高興地說,這種衣服好看、實用、方便、省錢。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見的中山裝。

在孫中山先生偉大的一生中,這幾件事情不過像幾點浪花而已,但是,卻閃射著崇高品格的光輝,怪不得他被人們譽為「平民總統」了。


問題:對於總統這種身分,隨行衛士和孫中山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答:隨行衛士可能會想"孫中山堂堂一個總統,當然要受平民尊敬!但這孩子太沒禮貌了!"
           
    答:孫中山可能會想"這裡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沒分貧或富,為甚麼因為他骯髒就把他推開?
就算是貧是富,我們都要尊重!!!"
Half From: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91301040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以中國清末的民族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園統稱。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台灣和世界其它各華人地區所建立的中山公園,都是為了紀念孫中山而設立及命名。
中山市中山公園
中山市中山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的煙墩山內。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此處被闢為中山公園,園內翠竹夾道,古樹參天,是一個漂亮的山林公園。每年重陽,都有大概2萬人左右前來登高望遠。園內煙墩山上的文塔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塔高24.5米,是一座七層八角的磚砌花塔。入夜,在燈光的點綴下熠熠生輝,如一座剔透玲瓏的寶塔。現時中山市中山公園是中山十景之一,稱為「阜峰文筆」。
中山市孫中山紀念堂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市區中心。而坐落於該公園內的孫中山紀念堂現為中山十景之一,稱為「仁山玉宇」。

中山市孫文紀念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東區,興中道南端(即興中道與城桂路連接處),佔地26.6公頃(358179平方米)。該公園不設門票,遊人可以免費進園自由參觀遊覽。全園主要由兩個平緩的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遊覽區兩個不同功能的區域。革命紀念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題材為主,設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噴水池以及松園、竹園、梅園和栽種了999株龍柏的龍柏山等景點。與革命紀念區遙遙相對的是綜合遊覽區,這個遊覽區設有「香山」、「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觀景閣」、「迎陽石」等景點。公園於199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全面竣工開放,是中山市內第二座紀念孫中山的公園。現時孫文紀念公園是中山十景之一「興中綴錦」的重要組成部分。




From: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8%AD%E5%B1%B1%E5%85%AC%E5%9C%92

孫中山的辛亥革命

                                                          革命的準備
  189411(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興中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
    革命的爆發 
  19115月,清政府唯帝國主義之命是從,將從中國人民手中奪得的權利拱手獻給帝國主義,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與鐵路國有直接相關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人民強烈反對出賣路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尤為波瀾壯闊。9月,保路風潮擴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群眾暴動接連發生。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會和川路股東會的負責人,並槍殺請願群眾數十名,造成流血慘案。同盟會員龍鳴劍等和哥老會組成保路同志軍進圍成都,轉戰各地,攻城奪地,猛烈衝擊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革命的勝利與失敗
  革命的勝利發展使清政府極為震驚。10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授予指揮湖北軍事的全權。111,清軍攻陷漢口。同日,攝政王載灃宣佈解散皇族內閣,交出全部軍政大權,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黎元洪和黃興、宋教仁等過高估計了袁世凱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難,企圖利用袁世凱和清朝貴族之間的矛盾,以大總統的位置動員他倒戈,把最終推翻清朝的希望寄託于袁世凱。1127,漢陽為清軍攻陷。121,雙方議訂停戰3日。此後又擬定雙方派出代表討論大局。停戰是辛亥革命從武裝鬥爭走向政治妥協的一個重要轉折。
  1218,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和革命軍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開始和談。11月下旬,各省代表議決承認武昌為中華民國中央軍政府,以鄂督執行中央政務。接著14省代表會議在漢口英租界召開,籌備成立中央臨時政府。122,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代表會議決定以南京為中央臨時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隨即自武漢齊集南京。25日,同盟會總理孫中山自海外歸來。29日,17省代表會議以16票的絕對多數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到南京就職,發佈《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告全國同胞書》等檔,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誕生。12,通電改用陽曆。3日,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確定臨時政府組成人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臨時參議院。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包括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3種政治勢力。獨立各省的軍政府多數為立憲派和舊官僚所操縱,南京臨時政府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對它們事實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革命派自身的弱點也更多地暴露出來,孫中山的許多正確主張都遭到反對。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袁世凱感到大總統的位置難以到手,立即撤銷和議代表,造成談判破裂的形勢,迫使革命勢力妥協。帝國主義列強拒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並且製造外國干涉的空氣。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孫中山被迫退讓。122,孫中山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宣佈贊成共和,即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保證後,加緊逼迫清帝退位。212,清朝皇帝終於接受中華民國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正式退位。這樣,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朝垮臺了,延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也隨之結束。213,袁世凱向臨時政府正式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因實力在北方,拒絕南下就職。孫中山派蔡元培為專使北上迎接,袁世凱暗中指使親信部隊在北京、天津、保定製造兵變;帝國主義也乘機調兵入京,製造緊張空氣,以支援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再次退讓。3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公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個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25日,唐紹儀到南京接收臨時政府,組織新內閣。該內閣中內政、陸軍、海軍、財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凱的親信或擁護者擔任,同盟會只分配到教育、農林、工商等幾個點綴性的席位。41,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5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和該院遷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所篡奪。辛亥革命失敗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資料來源:http://www.zsred.cn/ArticleShoww.asp?ArticleId=97

孫中山樣子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紅色军事文化博物馆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又稱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
  1923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加與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隨後,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經過1925年兩次東征,統一和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恢復和發展了工農運動。所有這些,都為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1926年2月,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明確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一部和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等作為先頭部隊,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吳佩孚部擊敗而退守湘南衡陽的第八軍唐生智部。7月1日,正是國民政府成立一周年,廣東國民政府發出《北伐宣言》,確定戰略部署為先定三湘,規複武漢,進而與我友軍會師,以期統一中國,復興民族。7月6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在廣州成立。7月9日國民革命軍的8個軍約10萬人,兵分三路,從廣東正式出師北伐。各軍軍長為:一軍何應欽,二軍譚延闓,三軍朱培德,四軍李濟深,五軍李福林,六軍程潛,七軍李宗仁,八軍唐生智。此外,還有由8艘軍艦組成的海軍和擁有3架飛機的空軍。共產黨員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別擔任2346軍的黨代表。參加北伐軍各級負責工作的共產黨員還有陳毅、陳賡、蔣先雲、張際春、包惠僧、葉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產黨為了討論黨在北伐戰爭中的方針政策問題,在上海召開了4屆中央第3次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對於時局的主張》,號召全國民眾積極推動和回應北伐,迅速擴大民眾運動,鞏固革命的聯合戰線,推翻國內軍閥與打倒帝國主義。北伐戰爭打擊的物件是佔據中國廣大地區、受帝國主義支援的北洋軍閥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西路進攻吳佩孚,四軍七軍和八軍氣勢如虹,8月9日克湘鄉,10日得湘潭,擊敗葉開鑫後,八軍李品仙第三師在11日勝利進入長沙;8月22日,佔領嶽州;隨後又攻克汀泗橋、賀勝橋,擊潰吳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漢;9月6日、7日第8軍主力佔領了漢陽、漢口;10月10日,第4軍主力和第8軍一部攻克已被圍困月余的武昌。至此,兩湖戰事,大體結束。先定三湘,規複武漢已經實現。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葉挺獨立團在湖南和湖北戰場一些關鍵性的戰役,如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戰役中英勇搏殺,建立了重大功勳,因此,獨立團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被譽為鐵軍,而第7軍則被稱為鋼軍。接下來槍口對準了孫傳芳。對於進攻江西的部署是,123軍為右翼,由蔣介石親自指揮(蔣為北伐總司令):二軍由贛南的吉安北進,三軍由萍鄉出高安,一軍一師和六軍為中路,程潛指揮,出修水,武寧,直指德安。七軍為左翼,李宗仁任指揮,沿長江南岸東進,直搗九江孫的司令部。9月6日北伐軍先發制人,攻下萍鄉,控制贛南。19日程潛六軍和一軍王柏齡師乘南昌沒有主力,在市民學生的幫助下,輕易攻入南昌。孫傳芳大部隊迅速反撲,北伐軍無法抵抗,潰不成軍。蔣介石得知南昌情況後,駐進高安,親自指揮南昌方面戰事。10月12日,又幾批北伐部隊入贛,經過近一個月的調兵遣將,北伐各路大軍雲集南潯一線,並於11月1日在南昌,南潯鐵路一帶發動猛烈進攻,7日再得南昌。孫傳芳逃入南京,北伐軍又取江西。經過修整,擴編,北伐軍再成三路,何應欽統領東路,在東路福建戰場,原來留駐粵閩邊境的第1軍兩個師也乘勢向福建發動進攻,於12月4日進佔福州。又北上攻入浙江,3月18日,得杭州。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3月23日攻克南京。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也在蘇聯顧問團和共產黨員劉伯堅、鄧小平等的幫助下,於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師,繞道甘肅東進,參加北伐。北伐軍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裏,打垮了吳佩孚,消滅了孫傳芳主力,進佔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部分地區,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由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以兩湖為中心的全國工農運動亦迅猛發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北伐戰爭還得到蘇聯政府的援助,蘇聯政府不僅以大批武器彈藥、軍需物資裝備北伐軍,還派遣了大批軍事幹部擔任顧問,參加作戰指揮。
  北伐軍在不到半年時間裏,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直指黃河流域。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的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革命勢力的猛烈發展,直接威脅到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27年3月,帝國主義藉口外國領事和外僑生命財產受到損害,命令它們在下關的軍艦對南京市內的北伐軍和市民開炮轟擊,製造了中國軍民死傷2000余人的南京慘案。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同帝國主義和中國資產階級右翼勾結起來,加緊反革命陰謀活動。4月12日,蔣介石公開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即·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叛變後,415日,李濟琛、錢大鈞、古應芬在廣州發動了·一五反革命政變。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也加緊反革命活動。6月10日,汪精衛和馮玉祥在鄭州舉行會議,策劃反共。19日,馮玉祥又和蔣介石在徐州會談,達成反共、反蘇、寧漢合作等協議。這時,中國共產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在党的領導機關中占了統治地位,他們放棄革命領導權,壓制工農運動,對國民黨右派反革命活動採取妥協退讓政策,拒絕黨內的一切正確意見,對國民黨不但不加戒備,反而還命令武漢工人糾察隊將武器交給汪精衛的武漢政府。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公開宣佈與共產黨決裂。隨即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還提出了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血腥口號。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遭到殺害(·一五反革命政變)。至此,蔣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了。
資料來源:http://www.zsred.cn/ArticleShoww.asp?ArticleID=103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博物馆,座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1956年成立,近年来,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在文物及其环境保护方面坚持“守旧”,在管理理念和手段方面大胆创新。在注重保护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的同时,保护好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周

围20多处文物点,形成以“孙中山和他成长初期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目前本馆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向观众开放的面积约8万多平方米。本馆以现代管理理念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在全国博物馆系统率先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成功通过认证,实现了博物馆的管理与公认的国际标准接轨。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组建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和“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以拓展本馆业务;孙中山研究和展览业务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注意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注意处理好博物馆业务和旅游服务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本馆获得了各种荣誉称号:“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文物安全保卫先进单位”、“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旅游景区度假区环境卫生管理优秀景区”、“广东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十多年来,本馆在中山市连续获得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先进妇女工作和安全保卫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我们将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資料來源:http://www.sunyat-sen.org/sunyat/1001.php

中山影視城



中山城或變身環球影視城
佔地面積300 畝的中山影視城(中央電視台中山基地),十多年前建成,其間多部影視作品在這裡拍攝,如今它已經成為我市的一個重要景點。近日傳出中山城或將轉讓的消息,究竟中山城在醞釀怎樣的蛻變?昨日,記者多方采訪後,揭開了中山城轉讓的神秘面紗。

現狀:中山城目前仍正常營業


昨日上午,記者致電中山城管理方,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還不知道有關轉讓事宜,公司一切照常運營,沒有任何變動。有關轉讓的情況由上級公司--中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
中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山城的轉讓事宜正在洽談中,但還沒有最終確定。比較有意向的是一家香港公司。該負責人稱,目前央視佔有中山城股份3%,旅遊產業公司佔有股份17%,市資產經營公司佔有股份80%。其中,後兩家公司由中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代管。有關轉讓事宜,具體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

窘境:門票僅佔收入的三四成


為拍攝電視劇《孫中山》而建造的中山城,分有中國景區、英國景區、美國景區和日本景區。其中日本景區擁有中國最齊全、最精緻的日本街景,項目投資約1.5億元。
市旅遊局副調研員歐陽澤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中山城年收入約300萬元,主要收入以影視拍攝租賃場地為主,門票僅佔收入的30%到40%。中山城有員工100多名,除了員工工資及日常維護、稅收等相關費用,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中山城基本沒有上交過餘款,每年都只能維持自身運行。
“中山城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資源,但現在看來開發不是很到位。跟設想的相差很遠。”一位業內人士稱,像中山城項目,每年至少要有50萬人次的游客量才行,而目前年游客量僅二三十萬人次。

近況:林氏家族成員欲接手


中山城在2006年曾登上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聯合評選的“2006中國十大影視基地(影視城)”光榮榜,此次轉讓將帶來怎樣的轉變?
中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自從接手後,他們一直按常規方式經營。而中山城有獨特的影視資源,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而他們公司並不具備這種專業資源,所以沒有辦法挖掘其潛力。
據歐陽澤生透露,最近幾年,有關方面一直在研究中山城的轉讓,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此前洽談的公司主要以房地產公司為主,這些公司一樣不具備“專業性”,身處五桂山腹地的中山城,開發房地產也不符合市裏的大方向。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洽談投資的,其中一位是曾經掌管亞洲衛視,在香港有著“媒體大亨”、“商界名人”之稱的林百欣家族的一位成員。該重量級人物對中山城項目感興趣,另外,對方在影視方面也具備豐富的資源,所以雙方洽談投機。
記者了解到,一兩個月內,該項目將會進入拍賣簽約階段。目前花落誰家,還是個謎。另外,中山城轉讓後,將徹底結束國有經營的歷史,完全進入市場化運作,政府部門僅對其進行行業指導。

設想:改造成“環球影視城”


“如果對方能夠接手,那麼將來的中山城將發生非常大的轉變。”歐陽澤生透露,對方洽談中也提到了一些初步設想,我們對這些想法也表示認同。對方曾提議,在中山城建設一家高級度假酒店,不僅僅單一依靠影視基地租賃,還可以豐富中山城的旅遊休閒元素。
中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翁加興說,對方擁有豐富的影視及演藝資源,在影視拍攝的同時,還有能力組織一些相關活動,比如拍攝期間安排明星與影迷互動等。
“美國的環球影視城非常出名,那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歐陽澤生說,對方的初步設想就是把中山城打造成“環球影視城”。據透露,目前中山城的面積僅300多畝,規模上有所欠缺。若合作成功,中山城有望向周邊擴大,增加整體面積。

資料來源: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www.sunyat-sen.org/zxdt/show.php?id=44214

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纪念堂位于中山市城区中心,由我市旅港同胞郭得胜先生捐款一千万港元兴建而成。1982年2月1日动工,次年4月落成,11月12日正式开幕。
       纪念堂外观庄严宏伟、富丽堂煌,高35米,总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400平方米,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生前亲笔敬题了横匾"孙中山纪念堂"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堂为组合的复式结构,分前、中、后三座,前座是三层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座用汉白玉石雕刻的孙中山胸像,两边分别是《中山市名、优、新、特、高新产品展览》;二楼两侧均为《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三楼是呈"山"字排列的3个亭顶结筑,中间大八角亭是可容100余人的贵宾室,两旁小四角亭为贵宾休息室,纪念堂的中座是可容1477观众的大型现代化影剧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可旋转舞台和分三级升降的音乐池,舞台上装有39路电动布置吊杆。纪念堂两侧是幽廊曲径、园林小景。纪念堂前为宽阔的草坪 三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辟展室6间,基本陈列为《中山历史文物展》、《中山市革命斗争史》、《中山市华侨史》。楼下为临时展厅。
   馆藏文物近8000件,主要是我市出土的新石器时期至晚清的历史遗物及革命文物、华侨文物等,尤其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器物,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古代史的有力左证。
   开馆时间为每天8:30----17:30时,年均观众30万人次。 

孫中山的生平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孫中山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則常以中山為名。
    孫中山幼年時愛听老人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少年時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后就讀于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1883-1886年,孫中山繼續求學于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后,他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后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這所學校后來并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并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 7月,孫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后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他的醫術精明,而且對貧窮病人免費治療,因此,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2年 7月,孫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后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他的醫術精明,而且對貧窮病人免費治療,因此,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 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复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准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泄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896年10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后經他的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党--“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机關報《民報》的發刊詞里,孫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党人,積极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6月的七女湖起義、9月的防城起義、10月的鎮南關起義、1908年2月的欽州起義、4月的河口起義,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以及1911年4月27日(陰歷3月29日)的黃花岡起義,加上1895年的廣州起義和1900年的惠州起義,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在美國聞訊,立即在歐美各國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各國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舉行的17省代表會議上,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了臨時參議院,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于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并荐袁世凱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后,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為專制的陰謀。1913年3月20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殺了國民党代理理事長宋教仁;4月,又非法簽訂善后大借款,准 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發動了二 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討袁,但因國民党內部渙散, 在袁軍的進攻下,不到兩個月先后失敗。 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 革命党,被推舉為總理,繼續領導反袁斗爭。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与宋慶齡在東京結婚。同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 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12月25日,愛國將領蔡鍔首先在云南舉起了討袁護 國的旗幟,各省紛紛響應。袁世凱被迫取消了帝制,在舉國人民的唾罵中一命 嗚呼。  袁世凱死后,中國仍處于各派軍閥割据混 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复辟事件發生后,孫中山 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 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軍政府 成立后,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孫中 山。1918年5月4日,孫中山向非常國會提出辭職,离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 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 建國大綱》等箸述。 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党改組為中國國民党。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 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 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 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 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离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 運動又告失敗。此后,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党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 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后,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并派出“孫逸仙博 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 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党綱、党章,重新解 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干部。同年10月在鎮壓 廣州商團叛亂后,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國父 孫中山

國父  孫中山先生 (1866-1925)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 孫中山《遺囑》(1925年3月11日)
 中國革命與基督教信仰 三民主義 國父孫文著
由孫中山想到「完人」
最具親和力的領袖—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研究  :      中國走向世界:孫中山的理想
        孫中山與民初振興實業的熱潮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提倡素食
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報告
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孫中山先生也認為:“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
孫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視植樹造林。中國每年3月12日作為植樹節還有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意義。
中山思想與今日中國之命運   湯本  1999.5.28
以英語發表的演講 「我的革命思想來自殖民地香港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孫中山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則常以中山為名。     孫中山幼年時愛听老人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少年時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后就讀于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1883-1886年,孫中山繼續求學于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后,他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后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這所學校后來并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并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 7月,孫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后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他的醫術精明,而且對貧窮病人免費治療,因此,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2年 7月,孫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后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他的醫術精明,而且對貧窮病人免費治療,因此,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 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复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准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泄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896年10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后經他的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党--“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机關報《民報》的發刊詞里,孫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党人,積极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6月的七女湖起義、9月的防城起義、10月的鎮南關起義、1908年2月的欽州起義、4月的河口起義,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以及1911年4月27日(陰歷3月29日)的黃花岡起義,加上1895年的廣州起義和1900年的惠州起義,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在美國聞訊,立即在歐美各國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各國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舉行的17省代表會議上,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了臨時參議院,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于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并荐袁世凱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后,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為專制的陰謀。1913年3月20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殺了國民党代理理事長宋教仁;4月,又非法簽訂善后大借款,准 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發動了二 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討袁,但因國民党內部渙散, 在袁軍的進攻下,不到兩個月先后失敗。 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 革命党,被推舉為總理,繼續領導反袁斗爭。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与宋慶齡在東京結婚。同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 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12月25日,愛國將領蔡鍔首先在云南舉起了討袁護 國的旗幟,各省紛紛響應。袁世凱被迫取消了帝制,在舉國人民的唾罵中一命 嗚呼。  袁世凱死后,中國仍處于各派軍閥割据混 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复辟事件發生后,孫中山 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 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軍政府 成立后,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孫中 山。1918年5月4日,孫中山向非常國會提出辭職,离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 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 建國大綱》等箸述。 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党改組為中國國民党。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 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 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 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 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离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 運動又告失敗。此后,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党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 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后,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并派出“孫逸仙博 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 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党綱、党章,重新解 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干部。同年10月在鎮壓 廣州商團叛亂后,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資料取自  http://www.sunyat-sen.com/big/newhtml/zswr.htm
1883年,17歲的孫中山。                    1911年6月,孫中山在美國舊金山。
  辭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


孫中山孫女孫穗芳抵洛 強調兩岸將依賴三民主義統一
2000.9.15    星島電子日報
(記 者 梁 焯 榮 柔 似 蜜 市 報 道 )應 三 民 主 義 統 一 中 國 大 同 盟 美 加 地 區 第 十 八 屆 年 會 ﹐ 邀 請 國 父 孫 中 山 孫 女 孫 穗 芳 十 四 日 晚 間 從 夏 威 夷 抵 達 洛 杉 磯 ﹐ 並 立 刻 出 席 大 同 盟 的 記 者 會 。 孫 穗 芳 表 示 ﹐ 她 祖 父 孫 中 山 曾 表 示 「 華 僑 為 革 命 之 母 」 ﹐ 她 相 信 「 華 僑 將 是 統 一 之 母 」 ﹐ 兩 岸 未 來 將 依 賴 三 民 主 義 的 實 踐 而 統 一 。
  先 後 在 中 國 大 陸 及 台 灣 推 出 「 我 的 祖 父 孫 中 山 」 一 書 的 孫 穗 芳 ﹐ 是 一 位 佛 教 徒 。 她 表 示 ﹐ 在 一 九 八 一 年 宋 慶 齡 去 世 後 ﹐ 她 得 到 祖 父 孫 中 山 啟 示 ﹐ 開 始 到 全 球 各 地 宣 揚 「 孫 中 山 思 想 」 及 「 三 民 主 義 」 。 她 說 ﹐ 中 國 的 問 題 實 在 太 大 ﹐ 文 革 時 期 造 成 文 化 斷 層 ﹐ 若 要 使 優 良 傳 統 文 化 復 興 ﹐ 必 須 依 賴 教 育 的 力 量 ﹐ 不 論 國 家 或 民 族 ﹐ 一 定 要 有 文 化 ﹐ 否 則 文 化 完 了 ﹐ 能 翻 身 的 例 子 至 今 仍 是 史 無 前 例 。
 
面 對 兩 岸 長 期 分 裂 分 治 ﹐ 孫 穗 芳 表 示 ﹐ 只 有 三 民 主 義 才 能 統 一 中 國 ﹐ 特 別 是 中 國 國 民 黨 擁 有 九 十 年 黨 齡 ﹐ 對 三 民 主 義 經 驗 豐 富 ﹐ 若 要 統 一 ﹐ 國 民 黨 的 資 歷 比 只 有 十 五 年 黨 齡 的 民 進 黨 強 ﹐ 今 年 國 民 黨 敗 選 ﹐ 是 因 為 背 棄 了 孫 中 山 三 民 主 義 思 想 的 因 果 報 。
 
孫 穗 芳 說 ﹐ 李 登 輝 在 過 去 十 二 年 在 國 民 黨 內 挖 根 ﹐ 使 國 民 黨 偏 離 了 正 道 ﹐ 偏 離 了 國 父 創 辦 國 民 黨 的 原 旨 ﹕ 天 下 為 公 及 博 愛 精 神 。 國 民 黨 應 痛 定 思 痛 後 ﹐ 找 回 自 己 的 真 心 良 知 ﹐ 真 心 誠 意 的 以 愛 將 孫 中 山 思 想 ﹐ 三 民 主 義 重 新 研 究 ? 學 習 ? 體 悟 三 民 主 義 中 真 我 的 民 主 ? 平 等 ? 無 階 級 性 ﹐ 將 國 民 黨 的 黨 魂 ? 黨 德 找 回 來 ﹐ 將 立 黨 的 三 民 主 義 精 髓 找 回 。
 
關 於 兩 岸 領 導 人 的 態 度 ﹐ 孫 穗 芳 認 為 他 們 正 處 於 十 字 路 口 上 ﹐ 他 們 有 否 她 祖 父 一 樣 的 宏 大 眼 光 ﹐ 來 為 兩 岸 長 遠 利 益 著 想 是 一 個 關 鍵 ﹐ 文 革 期 間 人 民 所 受 的 苦 是 不 應 該 的 ﹐ 孫 中 山 的 「 民 權 」 就 是 指 人 們 有 追 求 人 性 ? 人 道 和 快 樂 的 權 利 ﹐ 她 相 信 只 有 以 教 育 才 能 提 高 人 的 品 質 ﹐ 提 高 精 神 領 域 。
 
孫 穗 芳 認 為 ﹐ 三 民 主 義 統 一 中 國 大 同 盟 可 在 海 外 形 成 一 股 力 量 ﹐ 來 影 響 台 灣 ﹐ 使 他 們 了 解 三 民 主 義 後 ﹐ 促 進 國 民 黨 重 新 帶 領 中 華 民 族 到 正 道 上 ﹐ 與 宇 宙 天 地 正 氣 相 合 ﹐ 用 孫 中 山 思 想 及 三 民 主 義 來 和 平 統 一 祖 國 ﹐ 為 世 界 和 平 做 出 貢 獻 。

孫中山先生與香港 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專制獨裁之滿清,建立民主共和之中國,被譽為「國父」。 孫中山生於1866年11月12日,他跟香港有深厚淵源,十七歲時來到香港,進入拔萃書屋(今拔萃書院前身)就讀,十八歲轉入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就讀,其後回到國內讀醫,廿二歲再來香港,考入西醫書院(今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二十七歲畢業後在港、澳、穗一面行醫,一面宣傳革命。 1894年,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成立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第二年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為了逃避清政府追緝,成立了一間公司-乾亨行,推動革命運動。其後,領導多次起義,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推翻滿清。 由此可知,孫中山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香港古物古蹟處為了保存孫中山先生在香港活動的遺蹟,開發了一條中山史蹟徑,我們到這條文物徑參觀。一方面可了解國父在香港生活的歷史;一方面緬懷他對中國的貢獻,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
資料取自 http://np2.hkcampus.net/thought_of_day/1999_11.htm

香港紅樓位於現時的屯門湖碟村附近, 此處是當年孫中山先生與革命人士聚會的地方。 街 頭 展 國 父 照 片  2001.3.13
最受香港青少年歡迎的近代人物是國父孫中山  2000.5.4
一位中四學生寫給孫中山先生的信  2000.4.17

一九二一年香港第一次公映孫中山的紀錄片
孫 中 山 先 生 是 中 國 近 代 的 偉 人 , 是 中 國 辛 亥 革 命 的 倡 導 者 。 一 九 一 一 年 十 二 月 廿 九 日 , 中 國 各 省 代 表 在 南 京 舉 行 會 議 , 選 舉 孫 中 山 為 「 南 京 臨 時 政 府 」 臨 時 大 總 統 。 一 九 一 二 年 一 月 一 日 , 孫 中 山 宣 誓 就 職 , 宣 佈 中 華 民 國 成 立 。 這 段 中 國 近 代 史 的 重 要 史 實 , 被 拍 成 紀 錄 片 《 孫 總 統 授 任 廣 州 慶 典 》 。 在 一 九 二 一 年 七 月 卅 一 日 , 曾 在 香 港 「 和 平 戲 院 」 公 映 。 這 是 有 關 孫 中 山 先 生 的 第 一 部 紀 錄 片 , 也 是 第 一 部 在 香 港 公 映 的 孫 中 山 先 生 的 紀 錄 片 。
同 年 八 月 十 五 日 , 香 港 「 新 比 照 影 戲 院 」 又 再 重 映 《 孫 總 統 就 職 》 這 部 珍 貴 紀 錄 片 , 同 時 放 映 的 還 有 《 祭 黃 花 崗 》 紀 錄 片 「 黃 花 崗 」 是 辛 亥 革 命 七 十 二 烈 士 安 葬 的 地 方 ) 。
 
資料取自 http://isubculture.ichannel.com.hk/B/B017/B017_046.html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孫中山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form:http://www.sunyat-sen.org/sun/1001.php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專題 - 中山

中山紀念公園

http://www.google.com.hk/imgres?imgurl=http://www.29trip.com/jd/UploadFiles_jd/200808/20080807194145277.jpg&imgrefurl=http://www.29trip.com/jd/7985.html&usg=__iAbCILKpUAMxqQyarFdGONmzS2w=&h=450&w=600&sz=29&hl=zh-TW&start=8&zoom=1&itbs=1&tbnid=SWrH_KXGWONysM:&tbnh=101&tbnw=135&prev=/images%3Fq%3D%25E4%25B8%25AD%25E5%25B1%25B1%26hl%3Dzh-TW%26gbv%3D2%26tbs%3Disch:1

中山紀念公園

中山交流團行程

第一天(11/11/2010)乘坐直通巴士往中山 -> 參觀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奧運和廣州亞運火炬生產基地)
-> 午膳 -> 參觀紅色軍事文化博物館 ->參觀孫文紀念公園 ->
晚膳 -> 回酒店進行專題研習

第二天(12/11/2010)

早餐 ->遊覽中山影視城、中山近代名人館 -> 午膳
-> 參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乘直通巴士返港

參考資料:
中國中山政府門戶網站
http://www.zs.gov.cn/main/index.htm
偉人孫中山
http://www.sunyat-sen.org
中山城
http://www.cctvzsc.com/zh-CN/introduce.html
香港歷史博物館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index.php
陽光旅遊
http://www.82299008.com.cn
中山市紅色運事文化博物館
http://www.zsred.cn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3606.htm
中山華帝
http://www.vatti.com.cn
國學網
http://www.guoxue.com/wk/000143.htm

資料來源
http://bwwtc2010.blogspot.com/